close

(本篇原發表於 我的第二代部落格,那裡有 6 篇關於本文的討論)

感謝 野芙美 的介紹,前陣子對 aNobii 相當熱衷,沒坐在電腦前時總是暗自在想:以前還看了哪些書、還沒有蒐集到 aNobii 我的書架上頭去,要不就是在想哪本書我還有心得可寫,但當中最讓我念念不忘的,還是:有哪些東西可以 apply aNobii 的這個模式?

流小妹妹 請教過音樂這條路。

也曾因為正好在找期末聚餐的餐廳,發覺找餐廳最需要的不是店家資訊、而是饕客的用餐經驗,而這正是最難找的資料(幸好現在已經有很多 blogs 上會寫自己的用餐經驗了)。

也曾想過:像金石堂網路書店的 個人化書店、以及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IMDB,也都能讓使用者註冊帳號,蒐集自己看過的書單、或看過的片單,也都可以寫下自己對某本書、某部片的心得,並且公開分享。這樣的網站,跟 aNobii 到底有什麼不同?我感覺起來是不一樣,但到底是不一樣在哪裡?

剛剛突然想到了:造成一切都不一樣的,正是「以使用者為主角」的模式。

aNobii 最初吸引人的原因,是我可以蒐集我看過的書單,列給別人看,滿足一下小小的虛榮心(當然 aNobii 的 target users 就是原本就有這種虛榮心的人囉,以我在高中、大學認識的朋友來估算的話,起碼佔1/5吧)。因為我是在蒐集自己的書單,因此順便簡單寫幾句對這本書的感 覺,也不太難 -- 但如果是要寫很正式的評論的話可就寫不出來囉 -- 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分野!

我在 IMDB 上有帳號,也列了一些電影清單:看過的、推薦的、想看還沒看的............但列了幾次以後我就徹底的把這個片單給忘了,為什麼?沒有 feedback!沒有成就感!我的電影片單在 IMDB 上沒有人會 care!好像只有我自己看得到自己的片單,那我記在自己心裡就好了,沒有必要花額外的力氣記在 IMDB 上(那的確是很花力氣的一件事)。我也不寫 comment -- 看到其他人的 comment 都落落長、寫的很有道理,我就不敢寫了!因為我的心得跟他們比起來,只不過是些膚淺的感覺罷了,寫上去不僅沒人看,搞不好還被罵看不懂導演的功力哩!

不講金石堂的個人化書店,改講另一個蒐集餐廳資料的網站 -- 嚇酷!美食網。 話說我才想到可以 apply aNobii 的模式在餐廳上,就看到了這麼一個資料完善的網站。挖靠!資料超完整的耶!不只有餐廳名稱地址、簡短介紹、幾張照片以外,甚至有完整的 menu、小地圖,照片還分成菜色照片、店內裝潢、店門口的照片.........等等。看完的當下腦子裡就想:沒得玩了!但我後來仔細想想:這個美食網 主要還是以餐廳為主,如果再增加一個 dimension 以使用者為主的話(蒐集自己吃過的、推薦的、想吃的餐廳),跟原來的網站並不會重複啊,假設建了一個讓 users 蒐集餐廳的 aNobii,它應該可以和上面的美食網共同存在,使用者可以加連結到資料更完整的美食網去,但使用者的用餐心得還是可以獨立存在於這個網站上。

Anyway,過了幾個禮拜,我覺得自己終於看穿 aNobii 這個模式與其他網站的不同之處了:它會很容易蒐集到 user 的 feedback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etisch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